信息披露

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2025年开展“童心相伴”项目督导第6期(总第35期)

来源:    编辑人:管理员    编辑日期:2025-04-28    点击次数:
时间:2025-04-28   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

2025年4月24、25日,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一行先后前往云阳县双龙镇、南岸区龙门浩街道,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(包5)、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(包1)负责的“童心相伴”项目团辅活动开展督导工作。

督导内容:6场团辅活动。

督导形式:现场参与团辅、实地观摩、面对面交流。

督导结果:

4月24日,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分别在云阳县双龙镇文龙小学、双水小学开展了“童心相伴”儿童关爱项目之“悦纳自我”主题的4场团辅活动,每场团辅有80名儿童参与其中。

活动中,讲师围绕“悦纳自我”主题,通过互动游戏、实践体验、交流分享等形式,引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自我、接纳自我。在热身环节,讲师与孩子们做“大风吹”“抓鸭子”游戏,孩子们快速地适应现场环境,调动积极性,热情参与活动,营造出开心快乐、轻松有趣的活动氛围,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活动中来。在“我是谁”环节,讲师让孩子们从性格、特长、爱好等多个维度思考,并提炼出三个词语形容自己,谈一下选择这些词的原因,促使他们深入挖掘自身特点,进一步梳理自身行为与特质的关联,强化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,为后续接纳自我、欣赏自我筑牢认知根基。在“优点大轰炸”环节,孩子们分享自身优点,让大家在相互欣赏中进一步增强对自我的接纳。在“雪花片片”环节,讲师帮助孩子们认清自身的独特性,减少对自身差异的焦虑,充分认识并接纳自我。在“创造奇迹图”环节,讲师与孩子们一起互动,帮助他们进一步强化了自我肯定,认识到自身的不完美,但通过努力创造独特价值,从而更加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提升了自我认同感。4个活动环节由浅入深、层层递进,让孩子能够不断地认识自我、接纳自我到欣赏自我。

4月25日,督导组来到南岸区上浩小学和广福未来学校开展了2场团辅督导。这2场团辅活动主题均为《情绪知多少》,吸引了180名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们参与其中。教室的窗子边时不时地还趴着一些围观、好奇的同学,充满渴望的眼神注视着教室所发生的一切。

在启动环节,讲师运用“头脑风暴”的方式,让孩子们猜猜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绪有哪些?表现形式是怎么样的?孩子们快速地思考并讨论,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,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,最终得出情绪的分为“喜、怒、哀、惧”四种,且情绪不分好坏。随后,讲师通过观看情绪动画短片,强化孩子们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。孩子们了解到动画片中的“怕怕、乐乐、厌厌、优优,怒怒”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的情绪。在“击鼓传花”游戏环节,拿到花的孩子需要站起来从声音、表情、动作等多个维度表演情绪的不同形式,并简诉最近一周遇到了什么样的情绪,遇到这样的情绪是怎么处理的?促使他们深入挖掘理解情绪,学会处理不好情绪,强化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,为后续接纳情绪打下基础。

在巩固环节,讲师运用“你画我猜”游戏,把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,选择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比画、表演其表达的情绪,另外的同学猜出结果,猜对加分,大家在玩耍和竞争中认识到了情绪。通过趣味的游戏活动知道了情绪的三步法:1.认识自己的情绪;2.接纳自己的情绪;3.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。在“调节情绪”环节,讲师通过情绪调节“魔法屋”让孩子学习情绪调整的5步法:一是深呼吸;二是关注身体的感受;三是默念让自己放松的话;四是倒数数;五是自我发泄。同时告诉孩子们情绪调整的注意事项,不要伤害他人,不要伤害自己,不要破坏财物,学会做情绪的小主人。各环节节奏紧张,参与性强,方法和理论相结合,孩子们积极参与,激情满满。他们时而眉头紧锁,时而开怀大笑,每一次的互动都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情绪的乐趣。

通过团辅活动,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,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管理情绪的方法。他们明白,当面对困难或挑战时,保持冷静与理智,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,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同时,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与理解他人的情绪,这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督导组一行还发现,这6场团辅的讲师都较为优秀,她们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,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、形象化,生活化,结合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,列举了孩子们能接触到的生活例子,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识。此外,她们还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,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,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。

搜索微信公众号"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"关注,开启您的救助之旅。或长按以下二维码,点击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,即可关注。